《凝固原理(第4版)(修订版)》是根据瑞士W.Kurz和D.J.Fisher所著的FundamentalsofSolidificattion第四版(修订版)翻译的。全书共有7章和14个附录,系统地介绍了通过凝固形成晶体的基本理论,包括晶体的形核、生长、热量质量输运、固液界面形态及其稳定性、溶质再分配以及与此相关的缺陷的形成,并以固溶体、共晶和包晶三种基本合金组织形式为例进行了分析和数学处理。每一章后面附有习题和参考文献,读者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学习。《凝固原理(第4版)(修订版)》不仅可作为冶金类、材料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,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学习和参考。李建国教授,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,"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"国家级人选。1994年被聘为西北工业大学教授。1997-1999年任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。2000年后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。主要从事凝固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。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。获国家级二等奖1次、省部级一等奖2次。1994年获政府特殊津贴和光华科技奖励基金一等奖。胡侨丹博士,2001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,分别在四川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。主要从事材料合成过程中的凝固问题研究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中国博士后基金、上海市博士后基金以及博士后特别研究基金项目。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。《凝固原理(第4版)(修订版)》以定量模型为主线,从固液界面的原子迁移、界面结构到界面稳定性和溶质再分配,从胞状和树枝状生长到共晶和包晶生长以及快速凝固的组织形成,系统地揭示了凝固组织形成的一般规律,把凝固理论的主体整合于一个连贯的体系中。同时,以丰富的图解给读者以直观启示,以附录形式对涉及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推演,并提供了习题和大量参考文献。《凝固原理(第4版)(修订版)》不仅可作为冶金、材料类专业的教学用书,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。凝固是人们都熟悉的一个相变过程,最常见的凝固现象就发生在制作冰块的过程中。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:几乎每个人造物件都在其制作过程中的某个环节经历了凝固过程。本书的内容主要限定在介绍最常用的材料,即金属合金的凝固理论范围。在金属凝固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晶体的产生,这在玻璃陶瓷(glassceramic)和聚合物(polyme)的凝固过程中是很少见的。凝固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其主要的实际应用方面,即铸造(casting)。如果金属的熔点不是太高的话,铸造就是成形零件的非常经济的方法。如今,熔点高达1660℃(Ti)的合金都可以通过经济的铸造方法来生产。金属在熔化时其黏度(viscosity)下降约20个数量级(图1.1)。因此,与在固态下通过锻造(forging)变形需要极大的能量来克服剪切应力(shearstress)不同,在液态下变形的剪切应力几乎为零。要使铸件的性能更容易控制,凝固过凝固作为一种成形手段,其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可以以最小的力使金属成形,这是因为液态金属抵抗剪切应力的能力很弱的缘故。第1章绪论1.1凝固的重要性1.2散热1.3凝固的微观组织1.4毛细作用1.5溶质再分配参考文献习题第2章固液界面的原子迁移2.1形核条件2
"Sinopsis" puede pertenecer a otra edición de este libro.
EUR 15,32 gastos de envío desde China a Estados Unidos de America
Destinos, gastos y plazos de envíoLibrería: liu xing, Nanjing, JS, China
Soft cover. Condición: New. Language:Chinese.Author:KU ER ZI (W.Kurz) FEI XI ER (D.J.Fisher) LI JIAN GUO HU QIAO DAN YI.Binding:Soft cover.Publisher:Higher Education Press Pub. Date :2010-03-01. Nº de ref. del artículo: 879790
Cantidad disponible: 3 disponibles